10月25號,上海的東華大學上了熱搜——這所211、雙一流大學,公示了43個2025級新生沒去報到,按放棄入學資格算,一下子引了好多人討論。
網上有人說“這43個學生是看不上東華,故意拒絕去讀”,但學校招生辦工作人員直接說了,這是斷章取義,壓根不是這么回事。開學后輔導員早一個個聯系過這些沒報到的學生,問清楚了原因,全是大家身邊能想到的實在事兒。
有的學生是覺得高考沒發揮好,想回去復讀,爭取明年考個更合心意的學校;還有幾個港澳臺的學生,思來想去還是覺得留在本地上學方便,不用跑這么遠;最有意思的是有10多個人,他們本來是來讀第二學位的,結果等著等著找著了特別滿意的工作,琢磨著“先上班掙錢更實在”,就把入學資格給退了。
其實這事兒真不用大驚小怪,學校也說了,按規矩公示而已,學生有自己的選擇,太能理解了。而且根本不算浪費名額——這些學生放棄了,后面早有補錄的或者符合條件的學生補上,沒什么可惜的,要是復讀的學生明年還想考東華,學校也歡迎。
說真的,這事兒給要高考填志愿、或者考完糾結去不去上學的人提了個醒:上學不是“考上了就必須去”的死規矩。不管是想復讀拼更好的未來,還是像那些找著好工作的學生一樣,想先抓住眼前的機會,只要想清楚自己要啥,選了不后悔,就比硬著頭皮去讀、最后耗日子強。畢竟讀書、工作都是自己的事兒,合心意、有規劃,比“湊活讀”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