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家長在深圳市人民網投訴/求助板塊留言稱:深圳市龍崗區某小學2年級英語課每周僅排1節,課時量遠低于同年級其他學校(3節)、3-4年級(4節),也大幅少于同為語言類學科的語文(共7節),且英語老師代課雜亂。
另外,上述家長表示,學校取消孩子英語隨堂練習的知能教輔資料并禁止帶入學校,是把學校應該做好的部分推給了家長,屬于“但求無過,不求有功”的做法。他希望將該校二年級每周英語課增至3節以上,若因師資不足,希望學校按需增配英語老師。

家長在廣東省深圳市人民網投訴/求助板塊的留言。圖/人民網留言板
9月8日,龍崗區回復稱,根據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的相關規定,小學三年級起開設英語。“我區結合一二年級英語教材《英語口語交際》的教學要求,經過調研、論證,擬定了《龍崗區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指導表》(試行版)供各校參考,《指導表》建議小學一二年級可開設以聽說為主的英語地方課程,每周1課時;三至六年級每周3課時。目前學校給二年級安排每周1節英語課,是符合相關規定的。”
龍崗區補充,《深圳市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實施方案(2025年版)》課程計劃總體要求第2點明確指出:學校可在保證周課時總時長不變的情況下,自主確定各科目周課時數和每節課的具體時長,或根據學科特點、課程實施需要開設長短課、大小課。鼓勵學校根據一二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適當調整課時時長。因此,不同學校在具體執行一二年級英語課時安排上可能存在差異。
所以,對于上述家長提到,身邊同事孩子所在學校的英語課安排情況,龍崗區表示,有的學校可能基于自身教學資源、教學特色等,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對一二年級英語課時進行了統籌使用,但并非所有學校都采取同樣的安排方式。
談及對于語文、英語教師工作分工方面的問題,龍崗區稱,《廣東省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辦法》和《廣東省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價標準條件》對教師工作量有統一要求,同時《深圳市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實施方案(2025年版)》對語文、外語學科一至九年級總課時數比例有不同的規定,其中語文占20%-22%,外語占6%-8%。上述家長提到的語文、英語教師在班級任課量有區別的情況,屬于客觀存在的現象。在符合規定的情況下,學校可根據教學需要,合理分工。
同時,針對上述家長提出的“對于一二年級教輔方面的問題”的疑問,龍崗區解釋,為深入貫徹落實“雙減”政策,推進全省中小學教輔材料進校園規范管理,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和家長經濟負擔,結合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從源頭上解決教輔材料管理的突出問題,近期,廣東省教育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全省中小學教輔材料進校園管理的通知》,核心是嚴格執行“一科一輔”要求,建立科學分類、嚴格規范、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的管理體系。
由于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可在校內安排適當鞏固練習,各學科配套的教材中已有不少基本的課后練習,能滿足學生課后的鞏固練習需求,故小學一、二年級沒必要使用教輔材料,也嚴禁學校或教師推薦課后教輔材料。對于家長反映的學校不讓二年級學生把教輔帶入校園的情況是符合規定的,不屬于老師把教書的責任都推到家長身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