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張靜波介紹,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北京時間10月31日23時44分發射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
據介紹,執行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由張陸、武飛、張洪章組成,張陸擔任指令長。
兩雌兩雄4只小鼠將進行在軌飼養
張靜波表示,此次3名航天員分別為航天駕駛員、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來自我國現役3種航天員類型,涵蓋了“70后”“80后”“90后”三個年齡段。
其中,航天員張陸執行過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時隔兩年多之后即將重返“天宮”,武飛和張洪章均來自于我國第三批航天員,是首次執行飛行任務。武飛入選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空間技術研究院工程師,即將成為目前執行飛行任務時年齡最小的中國航天員。張洪章入選前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張靜波透露,從此次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起,飛船發射任務組織實施工作將由任務指揮所具體負責。目前,神舟二十一號船箭飛行產品質量受控,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地面系統設施設備運行穩定,空間站組合體狀態正常,具備執行發射任務的各項條件。
按計劃,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入軌后,將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約3.5小時后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艙組合體。在軌駐留期間,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乘組將迎來天舟十號貨運飛船和神舟二十二號載人飛船的來訪。
張靜波稱,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乘組在軌期間將新開展27項科學與應用項目,主要針對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航天醫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航天新技術等多個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其中,將首次在軌實施國內嚙齒類哺乳動物空間科學實驗,選用兩雌兩雄4只小鼠,隨飛船上行并進行在軌飼養,重點研究失重、密閉等空間條件對小鼠行為模式的影響。之后,隨飛船返回地面,進一步開展科學研究,探索小鼠多組織器官在空間環境的應激響應和適應性變化規律。
我國錨定2030年前實現登月目標
張靜波介紹,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在軌駐留已188天,有望刷新中國航天員乘組在軌駐留最長紀錄,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3名航天員狀態良好。指令長陳冬成為首個在軌駐留時間超過400天的中國航天員,已累計完成6次出艙活動,成為目前在艙外執行任務次數最多的中國航天員。
此次任務期間,乘組共進行了4次出艙活動和7次載荷進出艙任務。在空間科學與應用方面,乘組在與地面科技人員密切配合下,覆蓋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航天醫學、航天新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典型成果包括:空間環境下獲得了高質量的蛋白晶體,有望為腫瘤治療提供潛在靶點;鎢合金被成功加熱到3100攝氏度,刷新了國際空間材料科學實驗最高加熱溫度的紀錄;首次發現帶電膠體在微重力下結晶形成長壽命亞穩態結構等。
官方曾透露港澳航天員最早將在2026年首次執行飛行任務。張靜波10月3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兩名港澳航天員入隊后迅速融入航天員隊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已按計劃完成了航天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和體質、心理、航天環境適應性等多項基礎訓練,正在開展航天專業技術相關訓練,其間還完成了沙漠生存、發射場緊急撤離等難度較大的訓練科目,任務技能穩步提高,基礎體能、抗壓能力等身心素質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整體狀態良好。后續將安排兩名港澳航天員開展飛行任務強化訓練,確保滿足執行任務的各項要求。
此外,今年2月中巴雙方簽署合作協議后,正式啟動了巴基斯坦航天員的選拔工作。根據我國空間站飛行任務中期規劃和合作進展,將擇機安排1名巴基斯坦航天員以載荷專家的身份執行短期飛行任務,飛行期間除了完成乘組的日常工作外,還將承擔巴方科學實驗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