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PC 市場,又熱鬧了起來。
根據知名市場研究 IDC、Counterpoint Research 和 Gartner 的最新報告,2025 年第三季度全球 PC 出貨量同比增長均超過了 8%,PC 行業難得迎來了一次爆發。而幾乎所有市場研究機構都給出了相似的結論: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不是新品創新,而是一場由 Windows 10 正式退役引發的集體換新。
這波「退役潮」時間線非常明確。
微軟在本月 14 日正式停止了對 Windows 10 的支持,在此之前,若不升級將面臨安全與合規風險。盡管微軟還提供了 Windows 10 ESU(擴展安全更新)繼續獲得一年安全補丁的選項,但也只是作為臨時的過渡方案,尤其是對許多仍運行 Windows 10 的政企和教育部門,這不存在「要不要換」的問題,而是「何時換」的問題。
圖片
于是順理成章之下,PC 市場在 10 月前的第三季度被「系統生命周期」重新點燃。廠商庫存迅速去化、企業采購批量提速,教育與政務標案密集釋放,全球 PC 市場在短短一個季度內重新活躍起來。
但有趣的是,在同一波換機浪潮中,有人吃飽,也有人跌倒。
各家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雖然略有差異,但報告都顯示,聯想作為全球 PC 龍頭在這一季度交出同比 16% 以上的亮眼增長,成為最大受益者;而另一家 PC 巨頭戴爾,卻在這場「必換周期」中大幅掉隊,增長極其微弱,甚至 Counterpoint 給出的數據是:
同比下滑 0.9%。
圖片
實際為 0.9%,圖表取近似值 1%,圖片來源:Countpoint
不過最讓人意外的是,蘋果 Mac 作為非 Windows 陣營也在這場 Windows 10 退役潮中吃到了「蛋糕」,出貨量同比猛增 15% 左右。與此同時,全部前五大 PC 廠商也在進一步擠壓其他廠商,Counterpoint、Gartner 均顯示 Other(其他廠商)份額繼續縮小。
而這一輪「退役潮」,還遠未結束。據 Counterpoint 數據,全球有近四成 PC 仍在運行 Windows 10,這意味著數以億計的設備都將未來一年集中進行更新換代。
Win10 退役疊加 AI PC 紅利,PC 贏麻了
如果說 PC 市場的這一輪增長是一場「爆發」,那引線無疑是 Windows 10 的「退役」。
早在 2023 年微軟便明確宣布,Windows 10 將于 2025 年 10 月 14 日終止支持(EoS)。這意味著,從那一天起,微軟將不再為該系統提供功能和安全更新。對于普通用戶,這或許只是一次例行更新。但對于政府機構、金融企業和跨國公司來說,意味著系統漏洞無法修補、合規認證可能失效。那是一種「安全層面的強制更新」:
可以延遲,但無法逃避。
微軟確實提供了所謂的「擴展安全更新服務」(ESU),允許部分用戶繼續獲取補丁,但那只是臨時措施,且需要額外付費。更關鍵的是,許多舊設備壓根不符合 Windows 11 的硬件要求——缺少 TPM 2.0 芯片、CPU 代際過老,無法直接升級。對于 2018 年前后的 PC 而言,唯一的出路就是換機。這也讓「退役潮」從軟件問題,變成了一場覆蓋全球的硬件換新行動。
圖片
圖片來源:微軟
于是,各國政府、教育機構和大型企業紛紛啟動「更新換代」。按照 Counterpoint 數據,全球約四成存量 PC 正在進行換新,而主導采購決策的正是這些對安全性和可控性最敏感的機構。這也解釋了為何 Q3 的增長主要來自商用市場——不是消費者對現在的 AI PC 有多熱情,而是政企 IT 部門在執行「最后期限」。
不過,這次換機潮的爆發,并不僅僅是被動響應。它與 AI PC 的興起幾乎完美疊加,這也能說明蘋果 Mac 為什么會在這次 Windows 10 退役潮中成為主要受益者,先按下不表,后文再行展開。
事實上,自從高通、英特爾和 AMD 在 2024 年陸續推出具備獨立 NPU 的平臺后,AI PC 逐漸成為 Windows PC 乃至 Mac 的新敘事。廠商與企業 IT 部門都意識到,這次換機不僅是為了安全合規,也要為未來做準備。
雖然當下 AI PC 的應用更多還停留表層,但 IDC 甚至預測,2025 年 AI PC 將占全球出貨的 31%,約 7700 萬臺,而真正具備端側 AI 能力的 AI PC 則成為很多企業的新標配。換句話說,企業也在借著更新換代的契機,為 AI 時代打地基。
圖片
圖片來源:聯想
當然,不同地區之間的節奏差異并不相同。IDC 認為亞太市場(包括日本和中國)的集中更新,是這一輪增長的核心動力,也帶動了主要廠商的出貨量大增。相比之下歐洲市場多為漸進式更新,北美市場受采購受預算和關稅預期影響,新興市場則選擇通過 ESU 延期或局部更新的方式延長 Win10 生命周期,延遲了短期爆發。
日本的需求爆發其實不止于 Windows,跟據 Canalys 的報告,今年第二部分受益于日本的 GIGA 學校(數字化教育)計劃,Chromebook 在日出貨量就出現了超過二十倍的激增。
上周(10 月 21 日)日本電子情報技術產業協會公布的數據也指出,僅 8 家廠商(包括蘋果、聯想、富士通、松下等)9 月在日 PC 出貨量就暴增 86.4%至 144.5 萬臺,連續第 15 個月同比增長,也創下新高。相比之下,IDC 數據顯示第三季度美洲市場僅有 1% 的同比增長。
圖片
圖片來源:IDC
但無論是為了安全合規的被動升級,還是主動升級,Windows 10 退役下的這一輪 PC 大爆發,顯然不只是換一個系統繼續運行。
聯想、蘋果吃飽,為什么戴爾卻「跌倒」了?
賽博朋克開創者、《神經漫游者》作者威廉·吉布森(William Ford Gibson)有一句名言:未來已來,只是分布不均。
Windows 10 設備升級換代背后的巨大需求,自然不是一場「大鍋飯」,能拿到多少說到底還是要各憑本事。以 Counterpoint 的數據,聯想、華碩、蘋果均取得了大幅增長,就連惠普也拿到了 10%的同比增長,僅有戴爾同比微跌 0.9%。
同為全部 PC 巨頭,為何命運如此不同?
一方面離不開「大勢」。正如前文所提,在最近這輪 Windows PC 換新中,戴爾最主要的北美市場并非主力,并沒有帶來增長上的助力。相比之下,北美市場之于聯想固然同樣重要,但在全球市場相對均衡,尤其是在這輪需求集中爆發的日本及亞太市場,聯想(含 NEC、富士通)早在 2017 年就做到了市場第一。
另一方面,從產品層面看,聯想幾乎是最早完成 AI PC 全系列覆蓋的廠商之一,ThinkPad、ThinkBook、Yoga、IdeaPad 乃至一體機、迷你機全面更新,不論是搭載英特爾 Core Ultra、AMD Ryzen AI 300,還是高通驍龍 X Elite,都具備 NPU、本地 AI、TPM 2.0 等政企必需的硬件條件。企業在統一升級時,可以無縫遷移至 Windows 11 + AI 平臺。
而蘋果的增長看似偶然,卻是某種程度踩中了時代節奏。這背后的關鍵,不是操作系統,而是芯片與架構的領先。